“亚伯拉罕 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 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如 经上 所记:「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 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正如先前所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 撒拉 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 并且仰望 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 神, 且满心相信 神所应许的必能做成。 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 (罗马书 4:17-22)
“神又对 亚伯拉罕 说:「你的妻子 撒莱 不可再叫 撒莱 ,她的名要叫 撒拉 。 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 母 ;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 亚伯拉罕 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说:「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 撒拉 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 亚伯拉罕 对 神说:「但愿 以实玛利 活在你面前。」”(创世记 17:15-18)
问题: 亚伯拉罕到底有没有怀疑过神?或者说他的信心又没有动摇?这两处矛盾吗?他要是信心很刚强的话怎么会跟夏甲生一个孩子,而不等神应许他的呢?
答复:亚伯拉罕应该也会有怀疑和软弱吧,是人就应该都会有的吧,创世纪17章15-18节这里看到了他的怀疑,还有另一处记载了他的软弱,因迦南地遭遇饥荒,亚伯兰(亚伯拉罕被神改名前的名字)怕埃及人杀他,就不敢公开撒莱和他的夫妻关系,后来幸亏神出手相助,才免得他妻子被法老领走。(参见创世纪12:10-20)
回答他的信心是否动摇,这两处经文是否矛盾,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先从人的角度看,当然是很明显的信心动摇了,他听到耶和华神亲口告诉他——“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创15:4)时,他并不知道神是要让他从撒莱那里得子,所以,当神没说的很具体时,人的脑子就会用自己的逻辑来判断和决定,以为和夏甲生孩子,就是帮助了神的应许实现了,殊不知神有更高的意念和道路。
再从神的角度看 ,神看中亚伯拉罕的信心,称他为义(创世纪15:6),不因他人生过程中的一些软弱和怀疑就否定他,因为软弱和败坏也是属灵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人不软弱,重点是软弱了以后的心态如何调整,如何在下一次的考验中得胜。亚伯拉罕做到了,他在献儿子以撒为祭这个“大考验”上得胜了,于是他之前的那些软弱和动摇,就不值得一提了吧。(但这些事记载在圣经上,是为我们的缘故,圣经并没有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光辉形象,而是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犯了罪,我们都一样,但犯罪的人依然可以得到救赎,得到神的肯定)
应用到今天的基督徒身上,我们的信心也在每天生活中经历考验,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考验是“大考验”,以至于可以覆盖掉以前没考过的那些小考,因为审判在于神, 所以,我们需要带着敬畏的心,来迎接每天的考验,考过了,感謝主,没考过,也不要气馁,想想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也有软弱的时候,但他没有放弃,我们更不能放弃,没考过更是应该想到主耶稣的宝血就是为了我这个罪人而流,我真的很软弱,但是我需要你,主啊,求你来加添信心在我身上,不要让我落选,让我可以考过。
总结一下,也许在创世纪17章18节那一刻,亚伯拉罕信心软弱了(一次战役失败了Lost in one battle),但是当亚伯拉罕走完自己的一生时,他得到了认可(总战争打赢了Won the War)—— “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加拉太书3:6),所以并不矛盾,罗马书4章里是总结了亚伯拉罕的一生。
这样的发现,对我们也是很大的鼓励,此时此刻的你我,也许处在“创世纪17章”中软弱的那一刻,但我们的人生还没有走完,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只要还活着,我们就有机会悔改过犯,省察信心,并且期待着在下一次的考验上可以得胜,这就是我们人生吧,经历酸甜苦辣,不是追求完美主义,因为没有完美的人,而是追求神,建立与他的亲密关系,因为他才是赐我们能力和信心的主。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