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慎言:我知道,我知道......

作家相片: 晴天/谢晴天/谢

“我知道,我知道……”这句话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听到的。我们自己会说,也会听到周围的人说。说这话的语气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通常,以下几种心态会体现在这句话里:


  1. 自满与自负:这类人可能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所有相关的信息或知识,不需要再听他人解释或提供更多细节。

  2. 缺乏耐心:他们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或理解他人的观点或解释。

  3. 不愿学习:这种态度也可能反映出一种不愿意继续学习或接受新信息的倾向,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

  4. 优越感:这种心态有时也源于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或更有见识。

  5. 防御机制:有时候,这种态度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用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或对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自信。


一叶知秋。那些常说“我知道,我知道”的人,该常提醒自己,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多了。因为经上说:“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因此,我们应具备谦卑的心态:“我不知道,求主指教。”


让我们看圣经中几位属神之人的做法:


【亚4:4】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啊,这是什么意思?”
【亚4:5】与我说话的天使回答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主啊,我不知道。”
【亚4:6】他对我说:“这是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圣经撒迦利亚书4章6节是许多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然而,很多人忽略了第四节和第五节。正是撒迦利亚有这样“不知为不知”的心态,才留下了这句脍炙人口、充满启示的宣告。


谦虚永远是知易行难。人若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就不知道神有多伟大,也无法生发出敬畏的心。


【启7:13-14】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结37:3】他对我说:“人子啊,这些骸骨能复活吗?”我说:“主耶和华啊,你是知道的。”

很多时候,当老师问我们问题时,是通过我们的回答来看出我们的心态,再根据我们的心态来决定要教导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人没有谦卑之心,那么他知道的越多,可能越会成为毒药,会让自己骄傲,进而出现“我知道,我知道……”的态度。因此,老师为了“保护”学生,就不能再教太多,否则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怪物”。只有当此人的心态改变,才可继续教导。


“我知道,我知道……”这种心态会影响我们与神的沟通,也会影响与他人的合作。因此,谦卑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要常常提醒自己,求圣灵光照我们,求神怜悯!


4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