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从敦煌文献的反面看信仰的正面:探索永恒价值

作家相片: 晴天/谢晴天/谢

属灵操练与属世生活就像手心与手背,虽然看似不同,却密不可分。如果属灵操练脱离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信仰便容易沦为纸上谈兵。在属灵的探索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远离世俗,而是要脚踏实地,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上帝的作为。


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从禁忌到信靠 

 

神的命令是“不可吃”善恶树的果子,但并没有说“不可摸”。当今许多教会的教导却倾向于强调“连摸都不要”,以此作为远离诱惑的防线。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反而越容易让人深陷其中。夏娃的故事正是如此,或许是亚当的叮嘱“不可摸”,或许是她对自己的提醒,但最终他们都失败了。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当“避谈”不属灵的事情成为常态时,是否反而让我们更容易被这些事物绊倒?

 

如果我们能够从“摸了但不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不属灵的事同样可以带来信仰的反思和得着。那么,我们会因此被诱惑打倒吗?答案在于神的介入。与神建立日常相交的习惯至关重要(约一1:7),这使我们能够活在光明中,不让黑暗掌权。即使偶然失败,也要相信神能救我们脱离凶恶。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不是故意犯罪,而是相信“我虽然不能,但神能行万事”。正如弥迦书所说:“我虽然软弱,但仍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直等祂为我伸冤”(弥7:9)。


敦煌文献的启发:何为真正的价值

 

最近看了一部Yoututbe(油管网站)的视频——《敦煌伟大在哪里?罗振宇——文明之旅》(外网点击打开),这批1900年发现的珍贵文献,其意义对中国堪比死海古卷,佛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敦煌文献的最大价值却不仅仅在于佛经,而在于其中隐藏的“反面档案”。

 

这些档案原是唐朝衙门的记录,由于过期废弃,被寺庙的和尚用来抄写佛经。结果,这些本被遗忘的档案却成为了后世研究唐代社会史和法制史的珍贵材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佛经是重要的;但千年后,那些被当成废纸的档案却显得更为重要。这不禁让人思考:今天我所追求、付上代价的事,是否具有长期甚至永恒的价值?今日看似重要的事,十年、一百年甚至千年后还重要吗?


积攒财宝在天上:寻找真正的重要

 

主耶稣提醒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而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19)。地上的事物都是暂时的,唯有天上的才是永恒的(林后4:18)。这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焦虑与紧张:今日让我们如此在意的事情,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拖延。生活中许多看似琐碎的事情,例如交罚款、付账单、换机油,仍然需要去完成。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花时间在那些有永恒意义的事上。对基督徒而言,“主要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主耶稣吩咐我们去做的事。人的价值观会随时间变化,但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希13:8)。祂的旨意才是最终的标准。


从反面看正面:发现隐藏的宝藏

 

敦煌文献提醒我们,真正的宝藏可能隐藏在不被重视的“反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优先次序:今日的重要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那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属灵得着,是否是神为我们预备的真正宝藏?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脚踏实地走在信仰之路上。




2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